中华玄学易经研究协会分享易经入门基础知识
编辑:
jiuxuantang
时间:
2020-09-14 10:11 点击次数:
中华玄学易经研究协会分享《易经》博大精深、古老深邃,是华夏文化的开山之作,大道之源”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说:“易道广大,无所不包。旁及天文、地理、乐律、兵法、韵学、算术,以逮方外之炉火,皆可援易以为说,而好易者又援以入易,故易说至繁。”因为,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,了解一点《易经》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。本文简单介绍一些入门知识。
(一)易经名称
《易经》是夏代的《连山易》、商代的《归藏易》及周代的《周易》的合称。其中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已失传,传世的只有《周易》。所以从狭义的角度来说,《易经》就是指《周易》。至于为什么要叫做《周易》,一种说法是因为他是周文王所作,是周朝的‘易还;有一种说法是取天道循环、周而复始之意。
从本质上来讲,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,长期被用作“卜筮”。“卜筮”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,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。
(二)易经发展
《汉书·艺文志》中说:“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”。这三位圣人分别是伏羲、周文王和孔子。
传说伏羲因为制造八卦,人奉之为天神,尊其为八卦祖师。但是伏羲八卦虽然成型,却只能表达人与自然的八种关系,不能反映世间万物的复杂变化。此时,圣人诞生。司马迁在《报任安书》中说:“文王拘而演周易”。周文王伏羲的八卦两两重叠,生成六十四卦。这六十四卦涵盖了天地万物运转不息的规律。文王之后,孔子对《周易》进行了系统的整理,给出了十篇注释,被后人称为《十翼》,分别是:《彖》上下、《象》上下、《文言》、《系辞》上下、《说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杂卦》。